集部。别集类
△陶渊明集(晋陶渊明)
张公束来,以近日安徽新刻《陶渊明集》两册见赠,此即北齐阳休之所编十卷本也。卷七为《五孝传》,卷九卷十为《圣贤群辅录》。咸丰辛酉独山莫氏得旌德缩刻宋本,其中宋讳缺笔至宁宗嫌名廓字,知为庆元以后刻矣。《桃花源记》欣然规往不作亲往;《群辅录》比时本多八十余字。莫子偲题识谓与毛斧季《祕本书目》所称宋板《渊明集》皆合,桐城徐氏醵金重刊之,颇精致可观。
光绪丁丑(一八七七)六月初五日
△盈川集(唐杨炯)
杨盈川《李怀州墓志铭》云:公讳冲寂,字广德,左卫大将军西平王之孙,荆州大都督汉阳王之子,今上之族兄也。(案今上谓高宗,冲寂卒于永淳元年。)案《新唐书》、《宗室世系表》,太祖子蔡王冈子安,字元德,隋右领军大将军赵郡怀公,追封西平王;子环汉阳郡王;子冲寂兖州长史。冲寂下一格注云缺。据此志则冲寂历官太府、鸿胪二少卿,青、德、齐、徐、宣、陕六州刺史,检校司礼太常伯,营州都督,蒲州刺史,少府监检校,将作大匠营义陵,银青光禄大夫,行少府监,检校右领军将军,以公事左授归州司马,迁中大夫,行兖州都督府长史,卒赠怀州刺史,其历官甚显,表止载其卒官耳。下云:长子某,官某,次子某,官某。是有二子,皆已历官,亦可补史阙;惜不详其名也。又《隽阝国公墓志铭》云:公讳柔,字怀顺,恭帝之孙,隽阝国公行基之子,薨于永昌元年二月;亦两《唐书》所未详。惟代王侑卒时年止十五,行基未必恭帝所生也。
光绪丙戌(一八八五)六月十八日
△陈拾遗集(唐陈子昂)
阅陈子昂《感遇诗》。子昂人品不足论,其上《周受命颂》,罪百倍于扬子云之美新,所为诗虽力变六朝初唐绮靡雕绘之习,然苦乏真意,盖变而未成者。《感遇》二十四首,章法杂糅,词烦意复,尤多拙率之病。缘其中无所见,理解不足,徒以气体,稍近汉魏。旋得张曲江起而和之,唐音由此而振,遂为后之论诗家正宗者所不能废,元遗山至有黄金铸子昂之语,亦可谓幸矣。
咸丰辛酉(一八六一)六月初五日
△张燕公集(唐张说)
阅《张燕公集》,内有《谢赐锺馗及新历表》,足见小说言明皇昼卧骊山梦称锺进士者,固妄说也;与新历并赐在冬至时,又与今时用之端午者异。表中及锺馗者,惟屏祛群厉、缋神像以无邪二语,盖莫考其所始矣。燕国文博雅有劲气,其《驳行用魏徵注类礼表》云:今之《礼记》。是前汉戴德戴圣所编录,历代传习,已向千年,著为经教,不可刊削。至魏孙炎,始改旧本,以类相比,有同钞书,先儒所非,竟不行用。贞观中,魏徵因孙炎所修,更加整比,兼为之注,先朝虽厚加赏锡,其书亦竟不行。今行冲等解徵所注,勒成一家,然与先儒违乖,章句隔绝,若欲行用,窃恐未可。又《改撰礼记议》云:《礼记》汉朝所编,遂为历代不刊之典。今去圣久远,恐难改易云云。皆独具卓识,有功儒林。后世若俞东老吴草庐辈,颠倒割裂,盖未闻此论者也。其《赠别杨盈川箴》云:才勿骄吝,政勿苛烦,明神是福,而小人无冤。畏其不畏,存其不存,作诰于酒,成败之根,勒铭其口,祸福之门。虽有韶夏,勿弃系辕;岂无车马,敢赠一言,深得古人赠言之义。盈川时辈先于燕公,而其辞如此,尤非晚近所能。才勿骄吝四语,深中盈川之病。
同治丙寅(一八六六)二月二十八日
△储光羲诗集(唐储光羲)
偶阅储太祝诗,其《田家杂兴》云:种桑百余树,种黍三十亩,衣食既有余,时时会亲友。夏来菰米饭,秋至菊花酒,儒人喜逢迎,稚子解趋走。日暮闲园襄,团团荫榆柳,酩酊乘夜归,凉风吹户牖。清浅望河汉,低昂看北斗,数瓮犹未开,明朝能饮否?读之觉景物高爽,即有清风拂拂从纸上来,小病为减。古人起病愈风,真有此快。此诗写田居光景,不过眼前,以吾所处论之,亦非极难,而惘惘求官,遂堕尘绁。山水赠往,风沙餍今,缅此诗境,几如苦海中望蓬莱三山,令人有不能作飞仙之叹。他日归约,终当以此诗为程。临川誓墓,东坡指江,得此不归,便非人类!太祝甘受伪署,其人颇与所言相戾,且诗虽龋ǔ高逸,而每入于浅俗,远逊王韦,次惭孟柳,如此篇者,亦非数觏。然若《同王十三维偶然作》云:野老本贫贱,冒雨锄瓜田,一畦未及终,树下高枕眠。荷筱者谁子?皤皤来息肩,不复问乡墟,相见但依然。腹中无一物,高话羲皇年。数语写出淳闷气象,真复不让陶公矣。
咸丰己未(一八五九)十二月十四日
△元次山文(唐元结)
阅《元次山文》。次山首变六朝之习,昔人推为韩柳若。然其命题结体,时堕小说,后来晚唐五季以古文名者,往往俚率短陋,专务小趣,沿至宋明,遂为山林恶派,追原滥觞,实由次山。盖骈丽之弊,诚多芜滥,而音节有定,终始必伦,雕饰铺陈,不能率尔。既破偶为单,化整以散,古法尽亡,恶札日出。次山惟容州谢上诸表、《送谭山人归云阳序》及记铭小品,间有可观,然状景述情,较之子厚之记永州,何止大小巫之殊哉。《虎蛇颂》、《化虎论》等,不讳虎字,以肃代时太祖已祧;至它文屡用渊民,则宋以后传写者所乙测妄改也。
同治辛未(一八七一)三月初二日
△柳宗元集(唐柳宗元)
阅柳文。子厚谪永州时,年仅三十三,其所表见已卓然。及在永五年,与萧翰林俛书,有云人生少得六七十者,今已三十七矣。长(上声)来觉日月益促,岁岁更甚,大都不过数十寒暑,则无此身矣。又与李翰林建书,有云假令玻ā己,身复壮,悠悠人世,不过为三十年客耳。前过三十七年与瞬息无异,后所得者,不足把玩,亦已审矣。其言凄怆,读之酸鼻。然子厚后仅十年而殁,寿止四十七,而文章行业,照耀千古,汔今如未死者。以视仆之年已四十,文笔歌诗,自亦不在人后,而皓首场屋,入赀为郎,声称泯然,无一可恃。百病迭攻,奄奄视息,身虽拘于编氓,魂已游于岱狱,不又重可悲耶!
同治戊辰(一八六八)三月二十一日
阅柳文。二王八司马之事,千载负冤,成败论人,可为痛哭!子厚终身摧抑,见于文辞者若不胜其哀怨,而绝不归咎叔文。若《牛赋》、《吊苌弘文》、《吊乐毅文》诸作,皆为叔文发,盖深痛其怀忠而死,雅志不遂。虽与中朝当事者言,亦但称之曰罪人,曰负罪者,终未尝显相诋斥。至《与许孟容书》则几颂言其冤矣。古人此等处自不可及,而世无特识,多为昌黎《顺宗实录》所厌(俗作压),虽欧阳文忠宋景文、司马文正尚皆不免,可叹也夫!
三月二十二日
△中山集(唐刘禹锡)
阅刘梦得《中山集》。中山叙记诸文,简洁刻链,于韩柳外自成一子。其《祭昌黎文》,谓子长于笔,我长于论,以矛御盾,卒莫能困,王厚斋笑其不自量,未为知言。
同治乙丑(一八六五)闰五月初八日
△李元宝集(唐李观)
△吕衡州集(唐吕温)
阅《李元宾集》、《吕衡州集》。元宾之文,昌黎以故交且早天,因极称之,本非定论。后人无识,遂谓其才足与昌黎并,陆希声且谓其辞胜昌黎。今平心论之,元宾卒时年仅二十九,其文崭然自异,不肯一语犹人,使假其年,正未可量。即其所传诸篇,如《项籍碑铭》、《古受降城铭》、《吊监察御史韩文》、《吊泾州王将军文》、《上宰相安边书》、《代李图南上》、《苏州韦使君论戴察书》,其文皆有奇气。余篇大率意浅语枝,嚣而无实。又少年负气,急于自见,所沾沾者,惟在科名,不止王阮亭所举与奚员外孟简两书,作使酒骂坐态也。《四库提要》以与孙樵刘蜕并称,盖不及孙,差过于刘耳。和叔之文,当时拟之左邱班固,诚非其伦,然根柢深厚,自不在同时刘梦得张文昌之下。其文如《三受降城碑铭》、《古东周城铭》、《成皋铭》、《酹王景略文》、《凌烟阁勋臣颂》、《狄梁公传赞》、《张荆州画像赞》,置之韩柳集中,亦为高作。其他书表,多有可观,议论亦甚平正,此以见八司马中固多君子,其气势格律,皆出于学问,自非元宾辈所可及也。
同治癸酉(一八七三)五月十二日
△王建诗(唐王建)
阅王建诗一卷。仲初宫词固佳,其他诗都有俗气,乐府最名于代,虽稍有工者,亦多失之质直。七律格韵尤卑下,乃开晚唐五季庸劣一派,可谓恶诗。中唐以后人五律如姚礻秘监王仲初等,皆极浅弱,稍于一二近景琐事,刻画取致,亦往往有工语。然道眼前景,每至取极俗极琐小极无意味者,乃堕打油钉铰恶道,仲初诗“小婢偷红纸”等类是也。
咸丰辛酉(一八六一)八月初九日
△下贤集(唐沈亚之)
夜阅沈亚之《下贤集》。亚之文以峭厉名,然多俗气,中唐以后作家,往往如是。至于司空表圣罗昭谏诸人,崛强几如驴橛矣。
同治王戌(一八六二)十月二十八日
△李卫公集(唐李德裕)
夜阅《李卫公集》。中唐以后文,自韩柳外,首推牧之,次则卫公,次孙可之,次李文公,次皇甫持正李元宾,又次则独孤文公元次山刘中山李遐叔李子羽梁补阙萧茂挺欧阳四门,若张文昌元微之李义山,又其亚也。刘文泉沈下贤皮袭美陆鲁望,已不免村野气太重。司空侍郎罗江东,则朴不胜俗,健不胜矣。
十一月初四日△白氏长庆集(唐白居易)
读白香山乐府。乐府自太白创新意以变古调,少陵更变为新乐府,于是并亡其题。香山从而和之,明乎得失之迹,咏叹讽谕,令人观感。今之乐犹古之乐,固不必排切字句,牵合声律,以为不坠雅音。然香山诗如《上阳白发人》、《骠国乐》、《昆明春》、《西凉伎》、《牡丹芳》诸篇,虽言在易晓,终觉冗长,音节亦松滑,不及杜之疏密得中也。至其佳处,如唯向深宫望明月,东西四五百回圆;(上阳白发人。)平时安西万里疆,今日边防在凤翔;(西凉伎。)少迥卿士爱花心,同似吾君忧稼穑;(牡丹芳。)则固不可掩耳。《牡丹芳》篇中三代以还文胜质、人心重华不重实二语突接,亦见作家本领。
咸丰丙辰(一八五六)五月初五日
△樊川文集(唐杜牧)
读杜牧之《樊川文集》。牧之诗力求生新,亦讲古法,故晚唐诸名家中,尤为铮铮。子九((孙垓))论诗绝句云:若向生新论风格,就中尤爱杜司勋,真知言也。
咸丰乙卯(一八五五)六月三十日
午后读樊川文。予自己酉冬于《唐文粹》中读牧之文数篇,不过谓其生峭便学,如孙樵刘蜕之徒。今日复之,乃知才学均胜,通达治体,原本经训,而下笔时复不肯一语犹人,故骨力与诗等,而气味醇厚较过之。所著如《罪言》、《原十六衔守论》、《战论》诸篇,前惟贾太傅《治安策》、《遇秦论》,后惟老苏几策《权书》,可以鼎立,固为最著;他如《李飞墓志》、《卢秀才墓志》、《李贺集序注》、《孙子序》、《杭州新造南亭记》、《上李司徒论用兵书》、《上李太尉论江贼书》、《黄州刺史谢上表》、《进撰韦宽遗爱碑文表》、《塞废井文》、《题荀文若传后》诸作,皆奇正相生,不名一体,气息亦直逼两汉。长篇如《韦宽遗爱碑》,尤见笔力。《燕将录》、《窦列女传》亦卓然史才,虽龋ǔ太近,然一展卷间如层峦叠嶂,烟景万状;如名将号令,壁垒旌旗,不时变色;如长江大河,风水相遭,陡作奇致;又如食极洁谏果,味美于回,真韩柳外一敌也。至若《送薛处士序》,则讽以处士二字之难副;《上昭义刘司徒书》,则勉以讨贼之忠义;《上高大夫书》,则论取士之不可以资格;《与人论谏书》,则戒直言之激怒致祸;《投知己书》,则告以不急人知之素;《答庄克书》,则规以求人作序之非,具见生平风节。《唐史》言其以从兄贵显常悒悒不乐,亦未可信矣。又考牧之虽稍见用于大中初,其时职史秉笔,未免于会昌朝事,稍形指斥,此亦君相之意。其微词见义,如《奇章公墓志》中直载刘从谏入朝还镇月日,及《杭州南亭记》言武宗毁佛寺事,固曲直甚明尔。
七月初一日
《樊川集》中《上池州李使君书》,有曰:今之言者,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,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。仆观其解释明白完具,虽圣人复出,必挈置数子,坐于游夏之位。若使玄辈解释,不足为师,要得圣人复出,如周公夫子;亲授微旨,然后为学,是则圣人不出,终不为学。圣人复出,即亦随而猾(全唐文作汨。)之矣。此等议论,唐中叶以后,人所罕知。樊川文章风概,卓绝一代,其学问识力,亦复如是。予向推为晚唐第一人,非虚诬也。宋子京深喜樊川之文,《新唐书》中传论,多取其语;其自作文字,亦力仿之。故于啖助等传论末学之弊,其识议亦与樊川同,非韩欧文章家所知也。
同治丁卯(一八六七)七月初二日
△樊南文集(唐李商隐)
上午阅李义山《樊南文集》。义山诗律雅链,固不待言,古文亦齐名孙可之皇甫持正杜牧之诸家,四六尤为中唐后一大宗,论者谓不特非宋人所及,即王杨四子亦觉逊之。余尝论四六虽大家所不经意,然初唐后竟失传。盖六朝人整链者如百战健儿,流丽者如簪花美女,其气息神韵,均不可及,又能不见堆垛之迹,如徐熙画梅,无一办复衍。王杨四子稍滞矣,然如王谢子弟,挥麈谈笑,总饶俊逸。燕许二公更弱矣,而短衣劲服,犹有古装。至陆宣公李樊南全以气行文,大开宋人门径,如法师参禅,武将赋诗,时露山野气,风云色,自郐以后无讥矣。樊南尤长者,推祭诔诸文,然概以四字成句,率多浮词套语。余雅不喜此体,近周叔子((誉芬))极诋之,谓其出语庸劣,有并不及宋人者。今日细看数篇,乃知国朝陈伽陵吴园次诸家,直胎息于此,一经传法,已堕恶道矣。惟小文如《李长吉传》、《与令狐拾遗书》、《虱赋》诸作,固自佳;《为王茂元檄刘稹文》,亦不弱陈孔璋辈。义山极推崇昌黎《平淮西碑》,其作李卫公《会昌一品集》序,力仿之,而才实相远,芜词枝语,冲口即出;称颂处虽极用意,亦时有失体语,与郑亚改本相较,相去远甚,此君固非大手笔也。序作于宣宗大中元年,时文饶已三贬为太子少保分司,亚亦由中丞贬外。未几以吴湘狱,贬文饶司户崖州,亚以审是狱时为御史知杂,亦再贬循州刺史,而序中尚极意推重,拟之天之春秋,地之秦洛,人之伊周,足见卫公当日声望之隆,而朋党之固结不可解也。然不以失势反面,如郑公者,亦君子人与!
咸丰乙卯(一八五五)六月十八日
阅《樊南文集》,此书予于甲寅乙卯间观之甚熟,意颇轻之,今已二十五年,殊觉其可取者多也。
光绪己卯(一八七九)九月二十九日
△玉溪生诗注(清冯浩)
阅冯孟亭侍御(浩)《玉溪生诗注》。孟亭于此书几用一生之力。其考证史事,固为详尽,而笔芜词漫,附会迂曲,时复不免,转不及朱长孺本也。
同治壬戌(一八六二)十二月二十四日
阅桐乡冯孟亭御史(浩)《玉溪生诗详注》三卷,《樊南文集详注》八卷,诗有钱香树尚书序及自序,文有钱茶山尚书序,又有王西庄阁学诗文注总集序。诗集前为史传艺文志年谱赠诗诗话,曰首卷。诗文各有发凡。其书极一生之力,多正朱长孺徐艺初两家之误,屡有补订,极为细密,文后又附辑逸句,然颇伤蔓引,又多辨旧注不甚关系之事,且喜推测诗意,议论迂腐,笔舌冗漫,时堕学究之习。至求详太过,往往复沓琐碎,转淆检阅,其亦与其子星实鸿胪(应榴)所注苏诗正同。自宋汔国初钱蒙叟朱长孺,注诗文家,皆断制简括,不如是也。然考玉溪诗文者,详博无逾之矣。朱氏极推义山之忠爱,有知人论世之识,冯氏颇诋之。西庄为冯之门人,乃益言其浮薄。冯王皆非知诗者,宜其言之过矣。
光绪己卯(一八七九)九月二十七日
阅《玉溪诗注》。冯氏不通训诂,所解时失之凿,又未深知义山诗恉,盖用力勤而识不足也。
九月二十八日△黄御史集(唐黄滔)
阅《唐黄御史集》。凡分两帙,上帙赋诗杂文,下帙书启、祭文、碑铭。以影钞宋庆元刻残本为主,而补以明崇祯刻本。文江律赋颇有佳句,洪景卢《容斋四笔》已言之,余文亦颇不率尔。
光绪乙酉(一八八五)九月二十五日
△罗昭谏集(唐罗隐)
阅《罗昭谏集》,诗文共八卷,康熙中新城张瓒所刻,四库所收即此本。惟此本第八卷即《两同书》,而四库书目,既于集部别集类收此八卷,复于子部杂家类列《两同书》二卷,卷数重出,殊不可解。昭谏所著《谗书》,自《文粹》所选外,不可得见,四库亦无有。顾涧苹《思适斋集》中有《谗书跋》,谓系拜经堂奉,盖武进臧氏刻者。(谗书乃吴兔校刊,所谓拜经楼本是也。)尝问河之(按:顾瑞清),云其家有之,今昆陵之板,当已不保矣。昭谏诗格虽未醇雅,然峭直可喜,晚唐中之铮铮者,文亦崭然有气骨,如其诗与人也。
咸丰庚申(一八六○)十月十五日
△谗书(唐罗隐)
阅罗昭谏《谗书》,亦章硕卿所刻者,据海盐吴氏《愚谷丛书》本重翻。凡五卷,尚少误字,前后有昭谏自序及宋人方虚谷跋、明人钱叔宝跋。兔床其书乃懿宗咸通八年丁亥留京师时所次杂文,明年戊子落第赴江东,又一年己丑以徐贼庞勋甫平,诏罢科举,因复序而行之。曰谗书者,自谓用其文以困辱,比于自谗,其命名之义已浅。所次论说杂出,闲以韵语,大率愤懑不平,议古刺今,多出新意,颇以崭削自喜。而根柢浅薄,篇幅短狭,所识不高,转入拙俗,此晚唐文辞之通病。余尝谓国之将亡,江湖派出,故唐宋元明之季,皆各有一江湖派,为山林村野畸仄浮浅之人所,而唐末最诡琐,故五代之乱最甚,文章之徵运会,岂不信哉!世人偏訾明季,又专以江湖派讥宋人,非知言者也。昭谏文于当时犹为近古,其《与招讨》、《宋将军书》,谓宋威也,责其养贼酿祸,谓行酷于尚君长王仙芝,辞甚峻厉。《请追癸巳日诏疏》,言用水器炉香蒲绛幡致坊市外门为禳旱旧法不足恃,其首自称曰岁贡贱臣,二文盖皆私拟为之,然足见其心存君国。后之请讨贼温,志节皎然。其《说石烈士》,记石孝忠推倒淮西碑为李凉公讼功得召见;《拾甲子年事》,记大和中张谷歌姬李新声劝谷去刘从谏为谷所缢死两事,为后人言史者所取。其《风雨对》、《蒙叟遗意》、《三帝所长》(谓尧、舜、禹。)《救夏商二帝》(谓桀、纣。)《伊尹有言》、《后雪赋》、《荆巫》、《蟋蟀诗》、《市赋》、《二工人语》、《书马嵬驿》、《迷楼赋》、《吊崔县令》凡三十首,皆可观。文共六十首,缺二首;又《两同书》二卷,亦昭谏撰。上篇五末皆引老氏曰,下篇五末皆引孔子曰,(惟第十篇无孔子曰,盖有脱文。)其恉以为老与儒同归也。亦章氏所刻丛书之一。
光绪癸未(一八三三)三月二十四日
△骑省集(宋徐铉)
阅徐鼎臣文。二徐兄弟为会稽人,陆氏《南唐书》载其世系甚详,而《宋史》作扬州广陵人。据陆氏《徐锴传》云:父延休,唐乾符中进士,仕吴为江都少尹,卒官,二子铉铛遂家广陵。《宋史》遂因此而误。今《钦定全唐文》从陆氏,作会稽人。吾越自宋以前,无卓卓以经术文章冠一时者,二徐实为崛起,是固乡邑之荣矣。二徐《说文》,绍千载之绝学,汔今海内家有其书,而大徐诗文,今四库尚存《骑省集》三十卷,小徐则散佚无几。陆氏书谓锴著《说文通释》、《方舆记》、《古今国典赋苑》、《岁时广记》及他文章,凡数百卷。锴卒逾年,江南见讨,比国破,其遗文多散逸者。则楚金诗文,固未尝一日行于世。今《文苑英华》尚存十余首,亦鳞爪仅见者也。鼎臣文多偶俪,虽不及燕许之宏丽,而高秀整拔,颇近常扬,五代宋初,固无其对。所作《吴王神道碑》,哀感古今。他若《岐王墓志铭》、《文献太子哀册文》、《齐王赠太弟哀册文》诸作,均为凄艳。其作《韩熙载墓志铭》,虽极推崇,而中有云:公少而放旷,不拘小节,及年位俱高,弥自纵逸,拥妓女,奏清商,士无贤愚,皆得接待,职务既简,称疾不朝,家人之节,颇成宽易,虽名重于世,人亦讶其太过。又云:向使检以法度,加以慎重,则古之贤相,无以过也。皆直言不讳。当时后主于熙载方极力褒崇,鼎臣与文靖亦有知己之感,而其词如此,亦非后世所能及。二徐兄弟忠于南唐,楚金以国势日削,忧愤得疾而卒。鼎臣当金陵被围,奉使入宋乞缓师,临行时请后主无止上江援兵,勿以使臣为念,言辞慷慨,至今阅者为之感动。而宋人小说,乃有归宋后向太宗述后主悔杀潘佑李平之言。小人不欲成人之美,类皆如此!所惜者,楚金卒时,年已五十五,南唐赠礼部侍郎,谥曰文,可谓身名两全。而鼎臣随主俘虏,至太宗时,贬官冻死。犹之人笑褚公,不幸有期颐之寿耳。
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正月十八日
△柳仲涂集(宋柳开)
阅柳仲涂《河东先生集》共十四卷,前为《宋史列传》及其门人张景序,又国朝卢氏文召序,末附景所撰《柳公行状》及国朝何氏焯两跋,浦阳戴殿海跋。仲涂初名肩愈,字绍先,其自为《东郊野夫传》及景行状皆同。而《宋史》作名肖愈,字绍元。仲涂以子厚为其祖,必无用元字之理也。文颇崭岸有笔力,胜于穆参军,而好为大言,则与之同,盖唐末江湖之气,犹未尽洗矣。
光绪壬午(一八八二)十一月廿八日
阅《柳仲涂集》,其文言理及自誉者皆甚可厌,又喜多用语助字,或支离诘曲,唐季之恶派也。论事叙人,颇有佳者,又可以证史者三事。《上主司李学士书》云,开之大王父(讳祭)唐光化中赵公(讳光逢)司贡士也,实来应举,赵将以榜末处之。有移书于赵公毁我先君者,赵公始得一书乃迁其名而进一等,前后得谤书二十六通,每得一书,必进一名。是岁也,赵下二十七人,故我先君名止于第二,苟是时未止于二十六人之毁也,即必冠乎首矣。我先君后果作相于唐,而后有扶大难之美,陷乎身而君子到于今称之。案大王父者,盖曾祖也。张景为仲涂行状,言曾祖祖舜卿,皆不仕。考承翰为监察御史,世居魏,《宋史》及《东都事略》皆言开大名人,父承翰。考唐代亦无柳祭为相者,祭不成字,疑即柳祭也。祭传言光化中登进士第,昭宗末同平章事,后与蒋元晖等同为朱全忠所杀。惟璨为公绰弟公器之孙。《旧唐书》公绰传云,京兆华原人;而璨传云河东人,盖举其郡望,皆与魏不相涉。仲涂以子厚为祖,是亦出河东,而其曾祖自名,此书乃称为大王父,又屡称为我先君,且以负国贼而谓以力扶大难陷身,皆不可解。盖以同宗之祖行,强相攀附,即其祖子厚亦然,文人虚夸之习也。然此一节,可以存唐代科名故事。又《宋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》、《赠侍中孟公墓志铭》及《滁州祭孟太师文》,皆为孟昶子玄作,《宋故和州团练使李侯墓志铭》为李筠子守节作。孟志言玄字遵圣,母赵妃,早殒。蜀昶卒后尚有楚齐越国三夫人。玄历守兖州贝州定州,加特进,以功封滕国公,授金吾统军知滑州,最后知滁州,以淳化三年九月卒,年五十六,赠侍中,有子十五人。隆证,曹州观察推官;隆诘,知□丰县事;隆说。吉州军事推官;隆诠,秀州军事推官;四人皆登进士第。隆,供奉官;隆谏隆谔隆谠隆谂隆询,皆殿直;隆譓隆译隆谧隆护,皆幼。(案以上只十四人,盖脱其一。)李志言守节字得臣,曾祖植,赠太尉;祖益,赠太师。守节以开宝四年二月卒,年三十三,无子,有弟曰钧,皆史所不及详。仲涂由第进士至殿中侍御史,雍熙中与侍御史郑宣等五人并以文臣有武略,改右班,出知州镇。仲涂改崇仪使,后加如京使,终于知沧州,而行状系衔曰金紫光禄大夫、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、上柱国、河东县开国伯。盖宋初武臣州任阶勋检校官,犹沿中唐以后藩镇之制,超越数等,至军州必兼御史大夫,则边镇多同,元丰未改官制以前犹如是也。其卒在咸平三年三月,年五十有四,《宋史》作四年误。又《宋史》言开兄肩吾至御史,肩吾三子灏沆,并进士第。考集中《赠大理评事柳公墓志铭》及《故赞善大夫柳君墓志铭》,则肩吾实仲涂仲父天雄军都教练使承昀之子,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知郢州,未尝为御史。有六子,液氵崇浔,第进士,宫中牟尉,无名灏沆者,盖等后改名又第进士耳。史文疏舛,大率如此。
十二月初一日
△穆参军集(宋穆修)
阅《穆参军集》。凡诗一卷,文两卷,仅二十首,后一卷为附录遗事。前有祖无择序及《宋史》本传,后有南宋临江刘清之跋。参军为尹师鲁兄弟所师事,以古文倡其代,名与柳仲涂埒,而所作平衍疏亢,实鲜佳处。《上陈观察》、《刘侍郎》两书,干乞之辞,过于自卑。史言其任泰州司理时,以直获罪;又极表其刚介之节,而两书皆在贬谪之后,盖亦苦节不贞者欤。其稍可取者,如《答乔适问学文书》,有曰:学乎古者所以为道,学乎今者所以为名,行道者有以兼乎名,守名者无以兼乎道。有其道而无其名,则穷不失为君子;有其名而无其道,则达不失为小人。《上陈观察书》,有曰:古所谓文武之道,盖一道也,但治乱之用殊。所谓将相之材,皆通材也,由出处之寄异。《送崔伯盈序》,有曰:士困穷而笃于学,庶民困穷而笃于利,然学之利久,或泰于身,或数世而弗斩。庶民日赢日陷,若坎聚潦,不注则涸,故少息则怠。皆平实可味之言。《蔡州开元寺佛塔记》,前半言天下从佛之盛,由于圣人著礼明义以节生民之情,而不及死生祸福之说。佛于圣人之外,因民所恶欲而谕以死生祸福之报,礼义不竞,故佛猖盛于时。议论亦甚好。《送李秀才归泉南序》,小篇极有文情。要而论之,参军才无过人,学亦不竞。惟生昆体极盛之世,独矫割裂排比之习,以文从字顺为文,而说理明确。尹氏欧阳出而推尊之,故名遂震烁,犹唐人陈伯玉之诗,殊无真诣,而于举世绘之时,独为古风,张曲江李杜从而崇奉之,名亦遂以千古矣。参军诗更无名什,惟过《西京绝句》云:西京千古帝王宫,无限名园水竹中,来恨不逢桃李日,满城红树正秋风。此本载代州冯如京评云不减龙标,固未为允,然气格殊不卑也。宋人说,言其与丁晋公故旧,后以傲失欢,遂以行不逮文,短之真庙,故成怨郄。而集中《闻报晋公自崖徙雷诗》云:从来崖贬断还期,闻徙雷阳众共疑,却讶有虞刑政措,四凶何事不量移。则怨毒之心,亦太甚矣。
同治乙丑(一八六五)闰五月十九日
△欧阳文忠集(宋欧阳修)
夜坐阅《欧阳文忠集》中《濮议》及《或问》数篇,以《仪礼》、《丧服》齐衰不杖期章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一句为主,谓降其服,不降其称,乃圣王之制,仁义并用。因援汉宣帝称其父史王孙为悼考,光武称其父南顿君为皇考故事,而谓濮王宜但称亲,不追崇封爵,因茔为园,即园为庙,令王子系世承其祀,云云。议论甚正而当。至谓先王以父子天性之亲最重,生我者不可降,惟降其外物而已。而里巷鄙俗之人,乃谓人不可以贰父,遂绝其所生者之亲,至以为讳,此两制礼官台官议之所本也;则辞意未免强执过当。且痛诋当时谏官若范纯仁、吕诲、吕大防、赵瞻等之庸愚狂妄,借此泄平日之怨,肆行诬诋,对君悖谩,求得罪为名高云云。而其后英宗榜朝堂诏,遂明揭诲等及博尧俞诸人营私诬罔之罪。欧公又谓台官与两制相为表里,意气愈盛,无所畏忌,英宗日后每语及此,未尝不击案痛愤。是公于当时诸君子几欲得甘心矣。吕范辈皆一代名臣,公作此议已在神宗时,诸公皆迭进用,名位日盛,而公下笔时乃不为少留地步如是耶!
按濮议之兴,公与韩魏公在政府,只执皇伯二字之无稽,原未尝稍及尊崇之典。英宗一见皇太后责政府手书,遂急诏罢议,自是久不言及。而吕范诸公执其一得之见,遂豫以汉哀桓待其君,而指欧公为首议之人,比于董弘朱博,言一不行,遂空台求去。宋时待臣子最宽,朝廷愈留之,则求去愈力。甚至赵瞻尧俞等以奉使契丹,不及同贬,乃力请出外。欧公谓赵瞻至对人言官家留我只少下拜。司马温公及韩持国以请留诲等不听,亦请偕去;此最儒者习气可厌处。且以当日魏公之定策国老,而台官其交通宦官,荧惑太后,嘻,何其甚也!然欧公言当日儒官知礼者,如太常博士孙固,上疏亦主《仪礼》以称亲置园为是,而然群诋为奸邪,自是识者亦箝口不敢言。而欧公以蒋之奇议相合,遂援引为御史,此则未免各以意气行事矣。明代张文忠桂文襄霍文敏席文襄诸人议兴献礼,援据较明,本可不烦言而解。而内阁及外廷百僚,皆力主一议,明之诸帝,皆草芥其臣,世宗一怒,遂至窜戮略尽,天下遂群以奸邪坐张桂诸人,而诸人议论虽正,实皆以此希骤进,心术本与欧公悬殊;所贬者又皆老成俊,故张桂尤为众恶所归。此虽所遭之有幸不幸,亦可以观君子小人之得失矣。
咸丰戊午(一八五八)九月十四日
△胡文恭集(宋胡宿)
宋《胡宿文恭集》有《宋故左龙武卫大将军李公墓志铭》,即后主弟从谦也,其中多可补《十国春秋》之阙。云:从浦字可大,本名从(今本作初,四库考证以为从字之误,是也。)谦。陆氏《南唐书》误谓从镒,改从浦;它书又皆作誧,亦不详其字。云: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后,南唐烈祖之孙、元宗之子。文恭为北宋人,与从谦父子同籍常州,又与从谦子友善,而此志明言宪宗子建王之后,则《五代史》诸书谓于太宗子吴王恪者,皆风影无据之词。又云:后主友爱异于它弟,开宝中受言奉币入贡诞节,后主尝因置酒,恻然有勤望之劳,赋《青青河畔草》一篇,章末有王孙归不归、翠色和春老之句,当时士人莫不传讽。此它书皆未载。又云:入宋后,授右神武大将军领汉东郡事,移江夏及同谷。《南唐书》等皆作知随、复、成三州。据此则鄂州非复州也。云:卒年五十,男子七人:仲仪左班殿直,仲听右班殿直,仲勖无禄,仲某三班借职,仲偃登进士第,历践省阁,今任尚书刑部郎中淮南转运使,仲连右侍禁,仲荀郊社斋郎;三女,长嫁琅邪王王之,次二女内寺出家为尼,并赐紫方袍,善才号妙智大师,善聪号崇因大师;孙男九人,孝友剡县尉,孝嗣试校书郎。《十国春秋》仅载仲偃一人,止云:举宋大中祥符八年进士。又有《故朝散大夫太常少卿致仕李公墓志铭》,即仲偃也,言仲偃字晋卿,进士丙科,历知蕲春县、大理寺丞殿中丞出知越州会稽县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台州、都官员外郎知真州、召拜侍御史迁司封员外郎淮南提刑,入为三司度支判官除两浙转运使,赐紫除工部郎中判三司度支句院,假太常少卿直昭文馆充契丹国信使,还除刑部郎中淮南转运使,至和元年以兵部郎中知苏州乞病,以本官分司南京,听家武进,后四年告老,除太常少卿致仕,嘉佑戊戌卒,年七十七。子孝嗣秀州崇德令,孝直试校书郎,孙元规太庙斋郎。盖仲偃是江南李氏之显者,仲偃之知会稽县及为两浙转运使,孝友之为郯县尉。吾越府县志皆失载。又《故秘书王公墓表》云:本匡姓,曾祖克模、祖建宁俱仕南唐,为偏将,周师围寿春,国主令建宁赍密诏至守将刘仁瞻所,致命而还。亦诸书所未及也。(放翁南唐书谓从谦后不知所终,其时年代未远,而不知其有子尝令会稽为两浙转运,且文恭四世掌诰,放翁亦未见其集,足见考古之难。)
光绪丙戌(一八八六)六月十七日
△尹河南集(宋尹洙)
阅《尹河南集》,据嘉庆间长洲陈氏刻本也。诗一卷,文二十四卷,《五代春秋》二卷,共为二十七卷,附录一卷,为本传墓表志铭祭文之属。师鲁文笔警特,议论通达,似唐之杜牧之,而平正较胜,色泽差减耳。然宋人如张晁以下,皆不及也。欧阳文忠称其简而有法,知言哉。
光绪壬午(一八八二)十二月初二日
阅《尹河南集》。其卷二《考绩论》云,国朝考绩之制,自五品已下悉自上功状,有司程殿最覆奏以升退之,所以甄年劳而重禄赏也。按唐贞观故事,门下置具员,以次补庶宫。建中三年,中书上言贞观故事常参官外官五品以上,每有除拜,中书门下皆立簿书,谓之具员,取其年课以为选授,此国之大经也。今诸刺史四考,郎中起居侍御史各两考,余官各三考与转,余并准故事,宜循其制,申命有司,自五品而下,谨其官簿,取岁月当迁者,籍其治行于朝而命之。有司失举与自上功状者,钧其罚。据此,是宋制五品以下官皆自陈年劳,以乞迁转,故东坡未尝以岁课乞迁,其后至尚书承旨而阶止于朝奉郎也。卷四《王氏题名》云,陕郡开元寺建初院有进士登科题名二记,其一题云天复四年左丞杨涉下进士二十六人,实唐昭宗迁洛改元天岁驻跸于陕所放榜。第十四人王公讳之,第十一人刘岳,后官太常卿。开宝二年王公嗣子工部某所追书。此事可采入《唐代科名考》。(徐星伯尝辑此书,其稿本在故大理卿朱修伯学勤家。)又《题祥符县尉厅壁》云,县治都门外,所部多贵臣家,前世赤县治京师,不以城内外为限制,事广而势任亦重。今京城中禁军大将领兵徼巡,衢市之民不复知有赤县,此乃因循权制,岂前世法哉。据此则宋时京县已治都门外,然开封尹及南宋后知临安府者,犹治城内事,至明而顺天府尹亦不与城内事。国朝因之,故京尹但龋ㄟ员,无有以政称者矣。其卷十五《大理寺丞皮子良》(字汉公。)《墓志铭》云其先襄阳人,曾祖日休,避广明之难,徙籍会稽。及钱氏王其地,遂依之,官太常博士,赠礼部尚书。祖光业,佐吴越国,为其丞相。父粲,元帅府判官。归朝,历鸿胪少卿。公幼能属辞,淳化中以家集上献。初尚书以文章取重于咸通乾符世,及丞相鸿胪,皆以文雄江东,三世俱有编集,总百余卷,至是悉以奏御。得召,试对便殿,赐出身,仕至巢县令,监筠州酒税。子仲容,官太常寺博士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已据此及放翁《老学笔记》证《新唐书》言日休降黄巢被害所说全异。赵云松《陔余丛考》亦辨之。此又言日休移籍会稽,子孙世越,至子良卒后始葬河南,则光业以下已为会稽人。吾乡郡县志宜以日休入流寓,光业入人物,而自来无及之者,盖是集世固罕得见也。
十二月初五日
尹师鲁卒时年仅四十七,而树立卓然,文章亦底于成,非特论事深切可喜,其言多类知道者,此杜牧之所不及也。集中《答王仲仪书》云,才者容有小人,而不才者不害为君子。君子而才不至,其进也于世不甚益,亦不甚损;小人才而进,虽树功立事,其蠹益深。《与李仲昌书》云,贤而适不与己亲,不肖而适与己亲,足下虽能辨其贤不肖之异,而皆用其亲疏而亲疏之,岂以人厚己,弃之不祥,不己亲而强附之为佞耶?君子之亲贤,非以发其禄仕,振其名誉,盖将以立身而至于道者也,焉有亲贤而为佞乎?若不肖者业与之厚,不当绝之,毋自昵焉可也。世复有以附己者为贤,异己者为不肖,不独置亲疏其间,又从而反其贤不肖之实,此所谓朋党者也。皆不刊之论。其答王仲仪又一书云,某到随州,城东得一僧居,竹树甚美,颇有隐者之趣,所愧者以罪来耳。乃其贬汉东节度副使时,所言洒然,绝无怨尤,非知道者不能也。
光绪癸未(一八八三)正月十四日
△苏魏公集(宋苏颂)
阅《苏魏公集》,凡七十二卷,卷一至卷十三为古今体诗,卷十四为免辞,卷十五以下皆杂文,而内外制至盈十六卷,青词、斋文、祝文、乐词、春帖子、教坊致语,皆入内制。诗多酬应率尔之作,文亦颇病沓拖。子容当时负文学名,而所就止此,足见非特欧苏为间出,即杨、刘、晏、夏、二宋、二刘、王(华阳)胡(武平)诸公,台阁雍容制作之才,亦一代仅见也。然子容学有本原,集中如《立家庙议》、《承重议》、《学校议》、《贡举议》、《论前代帝王追尊本亲及嗣王公袭封故事》、《论祖无择对狱事》、《奏今后不许特创寺院》、《请增修尚书省稍复南宫故事》,皆准古酌今,深得国体。其驳吕公著王安石等请复侍讲坐讲议,谓侍讲居侍读之下,若侍讲辄坐,侍读当从何礼?若亦许之坐,则侍从之臣每遇进说,皆当坐矣。足考宋设侍读、侍讲学士,班制自有高下,至今沿之,而《宋史》不详,尤可裨史阙。惟谓侍讲解诂旧儒章句之学,非有为师之资,不得自居传先王之道,则近于蔑经而阿主矣。
光绪戊子(一八八八)七月十七日
△于江全集(宋李觏)
购得李泰伯先生《于江全集》一部十册。此书按《钦定四库书录》言明左赞删其中《驳孟》一书,并点窜其文,使改而尊孟,殊为庸妄。今因不得其原本,姑仍赞奉录之而附订其谬云云。余尚有明椠残本三帙,今此本乃雍正间其后裔所刻,诗文集共三十七卷,年谱一卷,外集三卷,与四库所收者同。末又附其侄山甫诗文一卷,首有于江先生像,又有明成化三年吏部验封主事左赞请修泰伯墓及立祠一疏,盖赞亦南城人也。书中字多讹脱,又半为不知玻人涂抹,甚至有改窜者,字迹污率,语句不通;又往往破句读之。《庆历民言》三十篇中,恶札几遍行墨间,甚可痛恨。因其罕觏,故买之,付钱四百文去。
咸丰丙辰(一八五六)十月十二日